閑置屋舍變身“共富車間”、返鄉人才玩出柑橘新花樣、非遺灌蛋技藝轉化真金白銀……近年來,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立足各鄉鎮區位優勢、產業基礎和群眾需求,通過盤活閑置資源資產、引進“三鄉人”企業等方式,打造手工加工、柑橘深加工、非遺灌蛋等形式多樣的“振興車間”34家,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260余萬元,1000余名村民實現“家門口”就業,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,走出了一條“農戶增收、村集體增益、企業增效”的鄉村振興新路子。
盤活資源,筑巢引鳳“添活力”
盛夏時節,草木蔥蘢。在順昌縣埔上鎮埔上村柑橘深加工“振興車間”內,工人們正有條不紊的分揀不同大小的柑橘。
“真沒想到,在家門口就能找到稱心的工作,既能照顧家庭,月收入也能穩定在2600元左右。”村民劉紅燕說。去年9月,埔上鎮通過盤活村內閑置廠房,引進能人打造柑橘深加工“振興車間”,帶動周邊4個村(居)、60余名村民上崗就業。
村民在埔上鎮柑橘深加工“振興車間”分揀柑橘。鄭占昀攝
閑置校舍、廢棄廠房、空閑農房……這些農村的“沉睡資源”,如今煥發新生機。近年來,順昌縣對全縣130個村開展精準有效黨建體檢,全面梳理縣域閑置資源資產,通過實地測繪、產權核查,精準摸排閑置校舍、廠房等資源資產176處、土地502.1畝,并建立涵蓋面積、位置、設施等要素動態臺賬,實現資源資產情況“底數清、狀態明”。
資源摸清后,如何吸引更多企業落地,讓村集體增收的同時也能帶動更多群眾既能就業增收又能兼顧家庭,順昌縣委組織部聯合人社局、住建局創新推出“一間房”“共有產權房”等就業創業幫扶政策,成功吸引7名在外人才返鄉創辦“振興車間”,實現人才回流與產業振興的雙向賦能。
組織聯動,擴容共富“蓄水池”
“振興車間”能建起來,離不開黨組織的堅強領導。在順昌縣洋口鎮灌蛋“振興車間”內,幾十名婦女們正忙著手工制作非遺美食灌蛋。“在這里干活很方便,家里過來5分鐘就到,也不耽誤照顧老人和小孩,一天至少賺100多元,動作快點能賺300元。”沙墩村村民艾東秀說。
在洋口鎮黨委牽頭下,聯合鎮內14個村(居)共同出資成立了順昌縣洋口振興鄉村發展有限公司,通過資源共享、項目共建、收益共惠的方式,盤活村內閑置廠房3000平方米。引進福建凱美達食品有限公司,按照“振興公司+村集體+車間+村民”聯營模式,打造集生產研發、文化體驗、電商直播于一體的灌蛋產業園。“目前,公司年產值達1000萬以上,帶動周邊50多名村民穩定就業,每年村級還可以收取租金15萬元。”凱美達公司董事長黃占祿說。
村民在洋口鎮灌蛋“振興車間”制作灌蛋。陳婉盈攝
這是順昌縣通過鄉村振興公司平臺招引企業落地辦廠、促進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的一個縮影。
近年來,順昌縣積極探索“鄉村振興公司”強村富民模式,按照“縣級統籌、鄉鎮實施、村級參與”的思路,由鄉村振興公司整合改造盤活村內舊廠房、舊禮堂等閑置資產,通過租賃、承包經營、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精準招商,讓“沉睡資產”變“增收活水”。2024年以來,順昌縣通過鄉村振興公司引進企業37個,盤活閑置資產93處、土地457.83畝,建設“振興車間”8個,吸納278人就地就近就業。
優化服務,走穩共富“幸福路”
“以前在家沒事做,大家閑著經常打麻將,自從通過零工市場在家門口找到了兼顧家庭的工作,村里打麻將的變少了,鄰里糾紛也變少了,大家的生活更加充實。”雙溪街道新屯村的何招金說。不久前,她通過零工市場成功應聘敏行家居“振興車間”新屯點員工。
村民在雙溪街道新屯村“振興車間”縫制收納袋。李孟君攝
“依托零工市場平臺的大數據精準分析,讓我們這些用工企業可以更便利地獲得勞動者信息,找到最適合我們車間需要的人員,不僅解決了我們用工問題,也提高了工作效率。”敏行家居“振興車間”負責人陳有勝說。
為推動解決“振興車間”用工需求,充分發揮零工市場的作用,在縣一級設立零工市場平臺的同時,順昌縣還在鄉鎮(街道)、社區以及用工需求較多的企業等地,設立34個就業服務點,網格化開展勞動力摸排、平臺宣傳推廣、信息征集和招聘等服務。這樣,群眾無須跑遠門,即可享受零工市場的服務。2025年以來,通過零工市場幫助“振興車間”解決用工需求400余人。
“振興車間”不僅是村集體、村民“雙增收”的新載體,更是統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平臺。順昌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,順昌縣將深化“振興車間+生態價值”轉化模式,推動振興車間讓技術、人才、產業真正融為一體,不斷推動“振興車間”從局部“造血”走向全域“活血”。